- 核算与报告
- 内控与合规
- 计划与分析
- 成本与绩效
- 财务BP
- 资本财务
- 税务合规
- 税务筹划
- 跨境税务
数字化转型
- 财务信息系统与数字化
- 财务共享中心
- 数字化应用
- 人际技能
- 职业生涯与发展
- 商业技能
- 全民财务
- 管理者财务思维
- 老板财税
一、企业所得税乃是法人税制,自然应当汇总计算应纳税额。
二、对于其他税种来讲,基本都是分支机构就地纳税。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也是分别在房产所在地、土地所在地缴纳。
具体情况,建议直接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一下。
A公司为代持方,取得C公司分红,如果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分红,是免所得税的。但取得的免税后的分红在账面上只能体现为投资收益,这个如何支付给被代持方b公司,需要看ab公司之间对于原投资款是如何入账,如何约定的,这个只能看作是bpa公司取得的分红,不是b公司分红。
和自来水公司开具发票选择相同的税目-“冰雪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1号
十一、关于保险服务进项税抵扣
(一)提供保险服务的纳税人以实物赔付方式承担机动车辆保险责任的,自行向车辆修理劳务提供方购进的车辆修理劳务,其进项税额可以按规定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提供保险服务的纳税人以现金赔付方式承担机动车辆保险责任的,将应付给被保险人的赔偿金直接支付给车辆修理劳务提供方,不属于保险公司购进车辆修理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是实物赔付方式承担保险责任的,可以从4s店取得发票,并且抵扣增值税。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三条相关规定,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的增量费用。增量费用是指企业没有发生购买、发行或处置相关金融工具的情形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手续费、佣金、相关税费以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和持有成本等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因此,个人认为,上述财务顾问费,应当构成债券初始确认金额,一并进行摊余计算。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可以。
关于“超经营范围”,请参考以下两个答疑
(一)5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政策解答政策组发言材料
“9.一般纳税人发生超出税务登记范围业务,是自开发票还是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答:一般纳税人一律自开增值税发票。”
(二)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营改增期间增值税发票相关问题解答
“四、增值税发票的开具范围
纳税人的经营业务日趋多元化,在主营范围以外也会发生其他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经营活动。所以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或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发票时,不受其营业执照中的营业范围限制,只要发生真实的应税业务均可开具增值税发票。”
两个税务答疑可以佐证,超出经营范围开票,是为税务机关所许可,只要业务属实、票实相符则可依法开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单位和个人在开具发票时,必须做到按照号码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发票专用章。
当然,如果主管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增加经营项目,其实也无不可;不过一个程序而已。(如果只是临时性开票,而非经常性经营此项目,则只是开票系统增项,不必增加登记经营范围。如果属于经常性业务,则需要增加登记经营范围,同时开票系统增加项目。)
如果有政府要求缴纳费用红头文件,那我认为既然是明文规定的必须缴纳的费用,符合真实,合理,相关的原则就应该支出,但是如果没有红头文件,属于自愿,非强制的,确实可能会被认定为捐赠支出。依据就是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
外购手机用于对外赠送如果是无偿赠送,需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所以需要开具发票。如果是属于买赠的促销行为,应该按主要商品和赠品的公允价值分摊计算各自销售金额计算增值税(有的地方也是需要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所以也需要开具发票。
所以您公司应该向客户开具发票。
您好,已为您电话解答。
您问得太笼统了。具体举例子,我再为您解答吧。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三、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截止时间的问题:纳税人因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款的计算应截止到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的当月末。
也就是说,或者权利状态发生变化(办证),或者实物状态发生变化(交付)。基于现实中为了避免合同违约条款,而有的开发商未通过验收的情形,这儿必须是依法交付才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七条: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其实,我觉得,这似乎都不用专门法规吧。既然要分“利润(股利)”,那自然要有“未分配利润”,要不分啥呢?比如赚了100万,说要分300万,那多出来的200万,自然也不是利润啊,那钱从哪儿来呢?
至于审计报告,反过来看,如果自己说利润是多少就多少,那比如上面例子,明明赚了100万,自己说赚了300万,那也不合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