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算与报告
- 内控与合规
- 计划与分析
- 成本与绩效
- 财务BP
- 资本财务
- 税务合规
- 税务筹划
- 跨境税务
数字化转型
- 财务信息系统与数字化
- 财务共享中心
- 数字化应用
- 人际技能
- 职业生涯与发展
- 商业技能
- 全民财务
- 管理者财务思维
- 老板财税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二、账务处理只确认补发工资即可,加计扣除不必反映于账务;只是影响企业所得税金额计算。
三、按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具体情况可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一下。
您好,问题提到的情形是受严格监管的融资行为。没有什么风险。发生的利息支出正常计入账务费用即可。
借:长期股权投资 8100万
贷:银行存款 8100万
根据《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立据人应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91)国税发155号文件十、“产权转移书据”税目中“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书据的征税范围如何划定? “财产所有权”转移书据的征税范围是:经政府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动产、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所立的书据,以及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因此,股权转让环节的印花税应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品目征收印花税,计税依据为股权转让协议上标注的转让金额,税率万分之五,由转让双方各自缴纳。
可以。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借:销售费用
贷:预付账款
注:如果送给自然人,需要依法履行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您好,《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关于扩大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102号)规定,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的适用范围,由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扩大至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和领域。贵司可选择适用该政策。
如果必须分回,则按规定需要预提企业所得税(按10%,如有双边税收协定或安排的优惠税率,从协定及安排)
您好,小编传话:
吸收合并的问题,A公司需要注意:1.特殊性税务处理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的资料备案 2.以后处理B公司资产负债时的计税基础
您好,小编传话:房产可以较低价格租给关联企业以后再对外出租。但需要注意税务机关对于关联交易租金的纳税调整。
您好,股权转让不涉及土地增值税,因为股权转让并不是不动产转让。股权转让价格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可按2014年67号公告规定核定转让收入并补征相应税款,另外,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股权转让环节,做股权变更登记时,需要提供完税凭证。因此,问题提到的股权转让价格有风险。
您好,肯定不合规,根据社保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单位就应当为员工办理缴费事宜。除非是两处以上工资薪金所得,一般情况下,工资关系和社保关系是一致的。
需要依法缴纳印花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25号):“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启用新账簿后,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补贴印花。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8〕50号):自2018年5月1日起,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对按件贴花五元的其他账簿免征印花税。
另外,如果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还可依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依法享受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本通知第三条规定的优惠政策。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您好,校区和贵公司是什么关系?工资金额高不高,如果一年一个人不超过10万元,就不要费劲筹划了。请进一步提供情况,以便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