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算与报告
- 内控与合规
- 计划与分析
- 成本与绩效
- 财务BP
- 资本财务
- 税务合规
- 税务筹划
- 跨境税务
数字化转型
- 财务信息系统与数字化
- 财务共享中心
- 数字化应用
- 人际技能
- 职业生涯与发展
- 商业技能
- 全民财务
- 管理者财务思维
- 老板财税
您好,不属于无偿赠送,包材的成本是已经囊括在对方支付价款当中,自然无需视同销售。
您好,在下列清单范围内的出口服务可享受出口服务退税,办理按照公告2014 11号和2015 88号文规定操作。
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下列服务和无形资产,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一)国际运输服务。
国际运输服务,是指:
1.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出境。
2.在境外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入境。
3.在境外载运旅客或者货物。
(二)航天运输服务。
(三)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下列服务:
1.研发服务。
2.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3.设计服务。
4.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和发行服务。
5.软件服务。
6.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
7.信息系统服务。
8.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9.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包括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其所涉及的具体业务活动,按照《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相对应的业务活动执行。
10.转让技术。
(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服务
印花税包括依合同(凭证)征收、依账核定征收(比如按照账面销售收入一定比例作为购销合同计税依据),不知道您说的“查实征收”是什么意思?
如果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您是依合同(凭证)征收,则未签订合同,不需要计提印花税。
如果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您是依账核定征收,则上述“销给个人和个体的货品”,应当一并按照账面销售收入一定比例(这个比例从理论上考虑了有多少签订合同、多少未签订合同,所以您不能单独说哪项没签订合同)作为购销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
您好,根据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参加社会保险。个体工商户有雇工的,应按单位性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无雇工的,个体户的业主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新),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
一、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可自行搜索一下)。新个税法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三、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取消附加减除费用。
四、外籍个人如果符合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可选择按上述项目扣除,也可以选择继续享受现行有关子女教育费、语言训练费、住房补贴的免税优惠,但同一类支出事项不得同时享受。
根据《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6号)、《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相关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其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比如说,个人独资企业2018年盈利(税法口径)10万元;不论是否分配,全额以10万元计算个人所得税。既然已经全额计算,以后再分配则不用纳税。(也可以这样理解,当年盈利全部视为分配,而不是按照实际分配金额计税。)
至于其他各税,比如增值税、附加税费、印花税,乃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则与企业类型并无关系(增值税区分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但与是否个人独资企业无关)。
您好,是哪个地方政府的个税免税政策?
您好,可以,只要水泥是主要原料的,对方提供的就属于加工服务,按照16%税率缴纳增值税。
纳税人转让旧房及建筑物,土地增值税计算优先方式,扣除项目包含“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四):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是指在转让已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时,由政府批准设立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后的价格。评估价格须经当地税务机关确认。
所谓“重置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定义(税法没有定义,当然依据会计准则;而且基本准则之层级足够高,税法即使有定义,一般也会与之相同的),资产按照现在(注意:是“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打个比方,这个房子现在值500万,七成新,则重置成本价350万;这种计价方式下,与历史成本、装修成本等并无直接关系。这是优先顺序;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先考虑当时花了多少钱,随后花了多少钱,其实用不着。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房屋评估价已经包含了装修成本,则不能重复扣除。
您好,请参考财税[2011]100号文件如下规定:
第三条、满足下列条件的软件产品,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政策:
1.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
2.取得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第四条、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的计算
(一)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的计算方法:
即征即退税额=当期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售额×3%
当期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软件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
当期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售额×17%
(二)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的计算:
1.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的计算方法
即征即退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3%
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
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17%
2.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的计算公式
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与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合计-当期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
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按照下列顺序确定:
①按纳税人最近同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确定;
②按其他纳税人最近同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确定;
③按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确定。
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组成计税价格= 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成本×(1+10%)。
第五条、按照上述办法计算,即征即退税额大于零时,税务机关应按规定,及时办理退税手续。
一、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显然,上述“抚恤金”符合职工福利费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二、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上述“支付员工家属抚恤金数万元”属于该员工职工薪酬并无异议。
而税法第四条第四项所说的(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明确,免税的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上述“抚恤金”并非定期发放、人人有份,而符合个别性、临时性、救济性特点,个人认为,应当属于免税收入;实务工作中,也没听说有税务机关针对此项“抚恤金”要求缴纳个人所得税。您也可直接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一下。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二、关于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注:此二者并非不征税,而是另有征税规定)借款长期不还的处理问题: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既然年末挂账余额,并未及时报销,则账面反映并未用于经营),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5〕120号)规定:加强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借款的管理,对期限超过一年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借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