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算与报告
- 内控与合规
- 计划与分析
- 成本与绩效
- 财务BP
- 资本财务
- 税务合规
- 税务筹划
- 跨境税务
数字化转型
- 财务信息系统与数字化
- 财务共享中心
- 数字化应用
- 人际技能
- 职业生涯与发展
- 商业技能
- 全民财务
- 管理者财务思维
- 老板财税
毛利变动中存货差异是怎么计算的?
这个主要是由于标准成本法的计算所引起的。在标准成本法的计算下,成本差异是需要在当期已销产品成本与存货成本之间进行分摊的。因此不同期间的存货成本会因为成本差异摊销而有所浮动。这也就是毛利变动中的存货差异所指的。
在计算方法上可以看到:
全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步骤: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 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非生产成本 = 税前利润
其中: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在这个公式里也可以看到,期初及期末的存货成本会对销售毛利造成的影响。
建立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基于对于公司的业务的了解,发现有哪些关键点对于财务数据有影响,之后可以追踪一些历史数据并进行分析,来建立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联系。
比如说,所在的制造业,铂略发现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也就是一般所讲的机器开工率,这个指标就会对企业的毛利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因为当机器开工的越多,说明销量及产量都在上升,自然而然对于毛利也就有了正面的影响.这些指标对于毛利的影响程度根据指标的不同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不同会有所区别,比如一个满负荷运转的企业,OEE的影响程度就会小很多.这个主要靠财务的经验及历史数据总结而来.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毛利的因素会有很多,有时候也比较难得到一个直接的线性的公式,但整个趋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在这里,铂略想牵涉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产品本身的成本,另一个是按交易来计算的成本。
产品本身的成本相对比较直接,在财务系统健全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那么不同批次之间的产品在结转的时候通过成本差异摊销就已经把它转换成了实际成本。因此可以计算毛利率和净利润。
另一个问题是按交易来计算的成本,因为通常摊销成本的时候多数是以量来计算的,也就是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当财务人员要计算每一张订单的毛利率的时候,就牵涉到了按活动来分摊,这个相对对企业的核算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毛利=销售额-产品成本-分摊的固定成本-分摊的变动成本。这两个分摊的基础就要求财务人员对企业的活动能够比较精确的分摊到订单数上,以取得这一单的利润。
那么这就牵涉到了第二个问题,如何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第一点,铂略是建议从会计核算系统入手,首先有一个扎实的数据源,第二点在这样的要求下,财务人员可以考虑采取ABC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法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ABC成本法相对对于企业的了解会比较高,要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打个比方,数据源就象平时听音乐,不干净的数据源就是有杂音的音乐,让人不能专注在音乐本身之上,而会让人分神。
不干净的数据就是在数据中有杂音,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业务或会计处理的需要,经常会做一些一次性的调整,比如刚才所说的獐子岛因为冷水团导致扇贝报废8亿,这个就是一个明显的一次性的存货调整,不可能在来年再发生,那么这些调整就会对的分析工作造成杂音,让财务人员的分析结果有所偏差。那么就需要把这些杂音剔除掉,以达到的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把这些一次性的调整去除,同时把一些和分析主旨无关的数据也可以去除,这样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更好的分析。
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可能根据经验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去设置一些指标来做作监控,比如在制造业里会比较关心的存货周转率,机器设备使用率,以及大方向上的毛利率,变动毛利率等,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比较,比如两年之间的比较,预算与实际的比较,来关注企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