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典型案例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风险与应对
课程介绍:
在数字监管的浪潮中,税务稽查的精准度和效率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企业在税务合规方面的任何疏漏都难以遁形。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企业并非无计可施。通过对税务机关选案的逻辑进行深入研究,对公开披露的税务案件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对最新的政策法规进行深入研读,企业可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规避税务稽查带来的风险,还能在合规的基础上,实现税务成本的优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本系列课程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框架。我们将结合当前的典型风险场景,深入探讨最新的真实稽查案例,从中提炼出关键的风险点和应对策略,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沿革以及其所存在的涉税风险与应对。
讲师介绍:
何 老 师
曾任某市稽查局、税源管理局、市纳税服务局副局长
国家税务总局专家库成员
何老师拥有25年国家财政体系研究、税务管理工作经验,历经税源管理、纳税服务、征管等多岗位,实战经验丰富,是全国税务系统知名专家。现为国家税务总局素质提升“115”工程成员、国家税务总局专家库成员。 何老师多次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省级科研项目及税收政策修订与调研,同时具有财税体系宏观全局思维,多次获评国家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十佳新闻人物”、“十佳女税官”、“省级稽查能手”、“全系统征管能手”等业务竞赛荣誉。
模块介绍:
模块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沿革
本章节主要根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加计扣除常见误区等介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沿革。
模块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涉税风险
本章节主要通过案例介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各种涉税风险。
模块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风险应对
本章节主要根据对研发费用范围的界定、案例等介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涉税风险。
模块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沿革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沿革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从2008年开始实施,最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为50%,2017年提升至75%,2018年至2020年维持在75%,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100%。2023年,政策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和先进制造业的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20%,研发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可扣除120%,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220%进行税前摊销。
• 此外,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公告2022年第16号废止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例限制,使得所有行业(除负面清单企业外)都能享受100%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它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执行提供了详细的指引和解释。这个文件可以帮助解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明确了财税〔2015〕119号的政策执行口径,并发布了2015年版的研发费用辅助账,这个文件部分条款已被废止;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也包含了一些重点内容,比如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在会计处理上采用直接冲减研发费用方法,且税务处理未将其确认为应税收入的,要按冲减后的余额计算加计扣除;
• 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公告2022年第16号废止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例限制,使得所有行业(除负面清单企业外)都能享受100%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2023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的长期延续;
• 《企业所得税法》第30条第一项规定了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加计扣除;
•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95条规定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常见误区
• 误区一:只有高新技术企业才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正解:只要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均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