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真正拖慢组织效率的,往往不是人力,而是“计划的缺位”。
HR识人,财务看数,但很多时候我们忘了:“人”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精算与配置的资源。
本期内容改编自张丽雪新书《变革心动力》第39节。
一次裁撤事件触发安心的反思
智联业务裁撤虽然过程顺利,但HR总监安心始终心有芥蒂。每次回想起面对面沟通时员工脸上的震惊、无奈与愤怒,安心都感觉心里很不舒服。
从HR角度怎样可以尽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呢?她一直在思考。
复盘中,团队将问题归因于不可控的外部政策变化,但安心明白:如果HR能更多了解市场动态、估算人才结构的演变,或许可以减轻冲击。
看着桌面上等她批准的校园招聘方案,她决定推动人才吸纳团队,更加系统地用人力资源规划思维来思考和回应业务部门不断增加的招人需求。
她也希望借此机会好好培养负责招聘的信心,她是安心领导的HR团队中的高潜力员工。
“买、借、造”人才吸纳的多种解法
“你知道我们现在主要用哪种方式补充人手吗?”安心问信心。
“主要是外部招聘吧?”
“对,这种最常见的增加人力资源的方式我们可以说它是‘买(buy)’人才。但其实除了‘买’,还有‘借(Borrow)’和‘造(Build)’的方式,外包、RPO、临时工……, 这些都是借的方式……”
“我知道了,‘造’就是我们自己培养对吧?”,信心很快地接上话。
安心点点头后继续说:“这几年我们几乎只靠‘买’,后勤等职能部门偶有‘借’,但因为公司发展太快,在‘造’的方面几乎没有主动开展。
这是我提出要开始大规模的校园招聘的原因。你这边很快送来了活动方案,但我想你从人力资源规划角度对提交上来的招聘数字做详尽的分析,说服我为什么要招这么多人,都是供应给哪些部门的。”
信心领了任务离开了。
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
几天后,信心带着她的分析报告来了。
“我觉得人力资源规划其实是一个看过去、看现在和看未来的活动!”信心快人快语,坐下来打开电脑时先有了这样一个总结。
“那你给我详细说说,你都是怎么看的?”安心笑着回应。
我查了我们过去七年业务和人头增长数据,发现二者呈正相关模式,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前两年几乎翻倍;
中间两年稍缓;
最近三年业务增长维持在15%-20%,人头增长稍缓,在10%-15%。说明人均产出在提升。
信心说着把自己做的包含了营收增长与员工人数变化的曲线图展现给安心看。
“如果业务增长保持15-20%的速度,未来3-5年的整体员工人数可以按照8%-10%的增幅——假设人均产出持续提升。
以我们现在500人的基数,明年员工数就需要净增40以上,加上10%-15%员工流失率,需要招聘的人数在90到160人左右!妈呀,我们得和RPO供应商要求加人了!”
信心讲得很兴奋,安心鼓励她继续。
接下来的时间里,信心向安心汇报了她和HRBP沟通后,了解到不同业务未来的增长计划差别很大,由此带来的明年各部门人力需求有显著差异。
公司人力资源年度预测表(节选)

两人进一步探讨了各业务部门在整个公司的营收占比和员工人数占比情况,信心学习到,有的部门靠技术领先,团队属于精兵强将型;而有的部门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必须使用人海战术,各部门招聘的难度和时效性需求都不同。
公司业务部门人员动态表(节选)
信心针对离职员工的细致分析带出了一些关键信息:
1. 公司离职率最高的是一线经理而非销售代表,虽然销售代表离职总人数最高;
2. 离职的经理们从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来源看有明显的离职时间特点,反映了公司在招聘质量以及保留人才方面需要提升的地方;
3.招聘部门去年超过一半的工作量来自于填补离职空缺!
“对啊,如果我们不能降低离职率,放水的速度比进水还快,我们的人才池一直都无法填满啊!而且离职率居高不下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对公司的影响不亚于丢了业务大单呢!”
安心肯定了信心通过数据看到信息的能力,也感慨HR和管理团队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
校园招聘不是一场活动,而是面向未来的人才战略
信心之前只是提交了校招活动计划和预算申请等安心批准,这次,她带来了更加详细的基于未来业务发展做出的岗位分布预测,她建议将校招分为两类:
1. 技术类对接本科与理工硕士
2. 管理潜力人才锁定MBA毕业生
安心在对她“看未来”的分析工作肯定之余,提醒信心:
1.光有乐观预测还不够,还需要有最优、最差情境的推演;
2.要考虑到RPO供应商的交付能力,也别忘了HR部门自己是否要补人;
3.目前的人力规划关注在数量的变化上,还需要考虑怎样在分析中反映人才质量部分……”
信心点头:“我以前都是忙着救火,被业务追着天天招人,这次做数据分析和预测,让我有了做财务工作的感觉呢!
我现在也明白了老板为什么迟迟不批我的校招报告,原来我只把它当成了一场活动来计划,这次学习了人力资源规划,才明白这是我们的‘造人’计划!”
安心微笑:“招人不难,请人走也不难。但是不加规划地招进来再请出去,除了浪费公司资源、贻误商机外,对员工个体伤害太大,也让HR的工作意义打了折扣!”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变革不仅是组织的挑战,更是个人与团队成长的契机。
声明:此网站所刊载文章、图片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与我们联系及时依法删除或修改处理。
这里有更多的财税信息、更专业的政策解读、最激烈的热点碰撞,还有海量的免费课程体验,欢迎加入财税讨论群(微信号:linkedf-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