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出海的战略和财务规划初探
课程介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型,并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与深化。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出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中国已成为全球境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国,而制造业更是中国出海投资的主力军。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企业如何把握方向,精准布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课程通过全面剖析中国制造业出海的现状、挑战与机遇,结合全产业链分析、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出海财务战略等核心内容,为企业打造一套系统化的出海策略框架,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全球化发展的新飞跃。
讲师介绍:
孙老师
财务管理实战专家
多家上市及大型企业财务总监
孙老师有着20年企业财务实战经验,现任小米生态链智能清洁业务线CFO,曾任瑞茂通集团、中瑞控股集团、壳牌集团等企业财务总监,同时孙老师拥有CFA、注册税务师、经济师、审计师等多项职业资质证书。孙老师对企业成本、全面预算、风控管理、企业IPO项目财务管理、企业投融资、海外财务等全维度的财务管理有丰富的经验,曾负责的股权融资3轮达43亿,银行授信13亿、供应链金融8亿,也曾从0到1为追觅科技、福蕾创新科技、小乔科技等企业搭建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孙老师还擅长管理与投资人、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及分销渠道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合作机会,是一位能够为企业带来实质性财务改善和价值增长的资深财务管理专家。
模块介绍:
模块一:中国制造业出海模式探索
主要介绍了制造业出海贸易顺差的局面以及境外投资的数据。
模块二:如何进行全产业链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国家和市场
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目标选择制造业出海的目标国家。
模块三:制定出海财务战略,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
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财务战略重点。
模块一:中国制造业出海模式探索
一、 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创纪录
在2018年和2019年期间,全球制造业贸易格局经历了显著变化。自2018年起,中国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从约11万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近2万亿美元,增幅达到84%,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贸易顺差份额出现下滑,部分市场份额可能被中国取代,而一些新兴制造业国家也在逐渐蚕食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贸易逆差国,其贸易逆差从近1万亿美元增长至1.36万亿美元,增幅约为42%。这一增长可能与美国的经济政策变化、宏观财政和金融政策有关。美国一直在推动制造业回流,并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包括连续加息,同时国内通胀率(CPI)居高不下,这些因素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
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的顺差地位依然稳固,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出口的趋势显示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累计出口金额仍在上升阶段,出口的实际增长额也呈现上升趋势。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出口的实际金额已增至近2600亿美元,标志着中国出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这意味着,中国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和交流,过去主要通过渠道或销售出海的模式,目前仍在持续进行。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出海的整体趋势。过去依赖贸易顺差或传统贸易形式进行出海的方式,与近期更注重重资产出海的趋势并存。
二、中国成为全球境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