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抢单审”,现在“挑单审”?
一转眼,国内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也可以用数十年来计算了。最近在和财务共享的同仁交流的过程中,听到大家时常说起:十年前的员工“抢单”审,单据供不应求;现在的员工“挑单”审,难一点都不想点开。我们在和很多一线同事交流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大家毫不掩饰的表达:希望智能化解决掉困难特殊的单据。把基础单据留给自己。
共享飞速发展的一二十年,也是员工飞速成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抢单审”的那些共享员工,现在已经成为了逐渐走入各个共享中心的管理岗位成为中流砥柱,然而回首发现原来的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
这数十年间,我们听了太多管理的方法、提效指南、转型路径,在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从“抢单”到“挑单”的现状变化,但不能只从理论和制度上管理这些行为。只有从行为表象分析出真正原因,才能规划出真正对员工有利的发展路径。
01
第一阶段:抢单审核、供不应求
1、新鲜感与成就感
最初上线共享,很多员工并不清楚共享的核心价值,但对共享有很多憧憬,有的为了学习先进技术、有的不想做业务长期加班、也有的懵懂中响应号召接受调岗……不管是哪种原因,员工伴随着共享业务的上收、系统测试、流程制定、上线推广,见证了整个公司的共享发展。
在这期间审得多才能见得多,见得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才多,眼看着一个百万级的项目在自己的助力下越来越好,工作内容充满新鲜感,工作成果也充满有成就感,所以员工工作自主性自然会好。
2、考核指标
财务共享中心成立后,工作内容与传统财务产生了很大区别,因此考核机制也需要重新建立。“计件作业”成了众多共享中心的选择。只要审单,就有加分,有加分就影响绩效,员工只有抢到更多的单子才能保障自己的KPI。加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初期,核心目标是:降本增效。审核规则相对简单,多是基础合规校验为主,公司也乐于促进员工之间形成竞争模式提升作业效率。
3、自我价值证明
随着共享建设的逐步成熟,审核工作逐渐占据了审核人员大多数工作时间,有的公司甚至要求员工全职审单。员工的自我价值,只能从单量和考核指标上来体现,所以抢到更多的单子,也是自我能力更强的表现。
另外随着共享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总账、应收应付、资金、税务、报表,各类业务逐步上收,更好的审核业绩有利于新收业务上收时,有更多的调岗和升职的机会。这在很多财务共享中心形成了轮岗和晋升机制的雏形。
02
第二阶段:挑单审,望“难”生“畏”
1、新鲜感与成就感消失
共享运营逐渐成熟、系统运行也逐渐平稳,日常的审核工作显得更加单一和枯燥。工作中的新鲜感逐渐消失,成就感也随着系统或项目的参与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在持续降本增效的导向下,共享工作日益内卷。要想保住自己的KPI,快速审核简单的单据就成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当然有些共享为了让员工保持新鲜感,甚至保留了传统财务的工作内容,通过物理集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共享,但这样又与财务共享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2、考核压力下无法量化的复杂度指标
不管共享是否增加员工其他工作内容,都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员工所做的工作复杂度不易量化。以审单为例:一张复杂的单据可能需要多部门反复沟通、政策合理性多方查阅、处理结果逐层上报……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考核压力,“复杂单” 的处理成本被放大、复杂程度却不易被量化,员工肯定会倾向于优先处理这类 “更可控” 的单据。
同理,做审核以外的事项包括财务BP、系统管理、甚至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同样在量化考核上给财务共享提出挑战。
因此,趋“易”避“难”成了员工审核常态。挑简单的审才对自己更有利。
3、员工没有与共享同步成长的“能力恐慌”
人员能力的 “梯度分化” 加剧了对简单单据的偏好。现阶段系统自动审核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可以替代员工基础操作了。但部分审核人员还没完成向 “风险分析型人才”的转型。对复杂单的政策理解、业务穿透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等问题形成了一种“能力恐慌” 也会促使他们主动规避复杂场景,选择自己熟悉的简单场景。
虽然很多公司在抢单或派单的过程中增加很多系统控制和制度要求,但员工也同步衍生出一定的应对方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3
第三阶段:寻求挑战、实现价值提升
1、“人机协同”模式下理想状态是人员主动挑选复杂单据,对机器无法管控的风险进行主动控制。
2、人员具备系统管理能力,将人工控制的风险赋能于后续的系统控制,不断提升系统审核能力和覆盖范围。
3、人员无需介入审核后,主动完成审核数据的分析、挖掘业务风险,参与到团队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中,以个人能力提升为起点推动共享整体能力提升。
通过以上三个成长阶段的分析不难发现,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是目前大多数财务共享面临的难题。解决方案可能有很多,这里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阐述:
1)企业完善培训和考核机制
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针对性培训提升人员处理复杂单的能力,完善内部相关的培训、分享机制,让特殊事项、复杂问题留档在册。特殊问题处理手册一方面可以应用于审核人员培训,一方面也用于对业务人员培训,双向培训下从根本上减少复杂单据单据比例,提升复杂问题处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调整考核权重,引导员工向复杂单处理的倾向、提升员工风险控制能力。对风险防控率高的员工给予额外激励,包括但不限于:物质激励、职业发展激励、精神荣誉激励、工作赋能激励等等,引导员工将工作重心向高价值的风险管控环节转移。促进财务共享从 “人工密集型” 向 “人机协同型” 转型。
2)员工的自我成长
①思维模式的转变:打破 “执行惯性”,建立 “风险思维”,明确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才是不被智能化替代的核心关键。了解认识审核工作的本质,对具备挑战性的工作提升主动性。
②了解共享发展模式和未来趋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比如信息化方向、数据分析方向、审核专家方向。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③根据自我规划,提升对应方向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补全 “能力短板”,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④对思维转变过程中分析出来的问题,通过“实践应用”,积累 “实战经验”。
⑤从“基础操作”到“专业分析”、从“完成任务”到“创造价值”的升级。
从员工的角度看,只有主动破局的员工,才能最终实现从 “执行者” 到 “价值贡献者” 的角色跃迁。
从企业的角度看,给各种不同职业规划的员工都提供充满营养又自由向上的土壤,员工自然会回馈给公司不一样的惊喜。
于土地之上,看万物生长,于共享之上,看百花齐放。我们相信,共享与员工的双向奔赴,终将让财务共享人积极、向上、踏实、严谨的美好品质生根发芽,向阳绽放。
声明:此网站所刊载文章、图片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与我们联系及时依法删除或修改处理。
这里有更多的财税信息、更专业的政策解读、最激烈的热点碰撞,还有海量的免费课程体验,欢迎加入财税讨论群(微信号:linkedf-f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