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算与报告
- 内控与合规
- 计划与分析
- 成本与绩效
- 财务BP
- 资本财务
- 税务合规
- 税务筹划
- 跨境税务
数字化转型
- 财务信息系统与数字化
- 财务共享中心
- 数字化应用
- 人际技能
- 职业生涯与发展
- 商业技能
- 全民财务
- 管理者财务思维
- 老板财税
公司预备花400万元购置一台设备用于业务需要,该业务签订了4年合同,每年预计盈利100万元,但4年以后业务是否可以存续无法预知,请问应该从哪些方面和指标来衡量投资购买设备的可行性?
推荐使用净现值法进行计算,该方法需要考虑现金流入与流出在各年的分布,以及基准折现率的确定。净现值法(NPV,NetPresentValue)是指按照一定的基准折现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减去项目现金流出现值的差额,即“净现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现金流出量现值”,属于以折现的方式(Discounted CashFlow)计算得出的动态财务指标,是将项目未来的资金收支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算到当前进行价值比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全部的现金流,只考虑相关现金流(Relevant CashFlows),纯粹的反映了由于项目投资这一行为对企业股东财富变化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NPV=∑nt=1Ct-C0(1+r)t。其中,Ct表示项目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r为基准折现率,n为项目从投资到结束的预计年数,C0为初始投资额。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表示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反之,表示项目不具有经济可行性。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IRR,InternalRateofReturn)是项目投资方案经济可行性评价中普遍使用的两种方法,内部收益率指项目所有的现金流入现值等于现金流出现值的折现率,即使项目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数值越高,表示项目获利能力越强。
按照您的描述,既然“把这项资产移交给给我们拨付资金的那个单位”,则把相关科目对冲即可。
借:递延收益
贷:在建工程
其实,账务处理应当“据实”。即当时购入、领用(捐赠)时,即应如实进行账务处理;而若未作处理,则此时应当追溯调整。况且,据我所知,当时情形,真正影响开票,时间并不长;而那段时间过去也已三年。还是及时补作账务处理为当。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本质上讲一下。
“5000元”,这是个货币概念,就是900块钱。
“6000元”,这是个商品概念,不是6000块钱,而是公司6000个“单位”的商品。
也就是说,这个业务的实质就是:
客户花了5000元,买了公司6000个“单位”的商品。明白了这一点,一切就好办了。
一、发票开具:5000元
二、报税收入:5000元
三、账务处理
(一)销售预付卡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预收账款(合同负债)5000
(二)顾客消费(提货)
借:预收账款(合同负债)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000
四、关于差额是否确认“销售费用”
如上所述,事实上,没有所谓“1000元”差额。因为只有5000元,没有6000元;或者说,那个6000不是6000元钱,只是6000个商品单位,不同“数量单位”当然不能进行减法计算。
比如说,小明身高180厘米,小强身高182厘米;我们可以说,小强比小明高2厘米。但如果说,小明身高180厘米,小强体重182斤,那这就没法比较了。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了,既然压根不存在这个所谓“差额”,自然也不存在确认销售费用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