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算与报告
- 内控与合规
- 计划与分析
- 成本与绩效
- 财务BP
- 资本财务
- 税务合规
- 税务筹划
- 跨境税务
数字化转型
- 财务信息系统与数字化
- 财务共享中心
- 数字化应用
- 人际技能
- 职业生涯与发展
- 商业技能
- 全民财务
- 管理者财务思维
- 老板财税
这个主要通过设置一些指标进行评价。
一、 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指标
包括工作量与产能指标(人均处理量/完成量,任务完成周期/响应时间)、质量与效果指标(工作准确率/错误率,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协议达成率)、成本与效益指标(单位产出的人力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占比)等。
二、 资源效率评价
包括预算与费用控制指标(预算执行率/偏差率,单位运营成本)、资产利用指标(固定资产利用率,软件/系统使用率与价值回报)、流程优化指标(自动化率/数字化率,流程周期缩短)等。
当然,相关指标需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二、关于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
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也就是说,何时开始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与缴纳契税没有直接关系;应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或者“合同签订的次月”起开始缴纳。
若且不动产权证,且产权证已经列明,则依证书列明面积。
若无独立产权证书,或者产权证并未注明占地面积,则可依如下公式计算:
部分建筑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部分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直接判为D级的常见情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即便企业每月正常申报,若存在以下情况,也可能被直接判定为D级:
1.存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留抵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
2.被认定为非正常户或走逃(失联)户。
3.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足额缴纳税款、利息、滞纳金和罚款。
4.由其他D级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员注册或负责经营。这就是您其他公司受牵连的原因,即由D级经营主体的直接责任人员(如执行事务合伙人)在被评价为D级之后注册登记或负责经营的其他企业,也会被关联评价为D级。
解决当前困境的核心在于修复您合伙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旦源头的合伙企业信用修复成功,其他被关联的企业也有望同步解除D级状态。信用修复主要有以下途径:
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并申请修复,这是最直接的路径。如果您清楚导致D级的具体原因,应立即纠正该失信行为(例如,足额补缴所有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纠正后,即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信用修复申请。
解决关联问题的步骤建议
第一步:立刻核实原因
建议您第一时间与主管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取得联系,或通过电子税务局查询,准确查明导致您合伙企业被判为D级的具体失信行为是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步:优先修复源头企业
集中所有资源,按照上述修复路径,优先处理您合伙企业的信用修复问题。只要合伙企业的D级状态解除,其他被关联企业的“关联D”状态通常也会随之解除。
第三步:同步为关联企业申请修复
在您的合伙企业信用修复后,即可为其他被关联的公司申请信用修复。根据规定,源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后级别不再为D级的,其之前被关联为D级的其他经营主体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信用修复。